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农技"110" 扬州江都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莫渟

    信息发布者:郑俊苗
    2018-01-26 21:39:45   转载
    农技"110" 扬州江都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莫渟2018-01-26 07:22   新华日报  并非农民出身,自己也没有农田,却比农户更操心农田的事——扬州市江都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莫渟,这个城里姑娘在田埂上一走就是25年。  “第一次见到莫渟时,我对她的能力是有所怀疑的,心想会不会是个坐惯办公室只懂书本知识的‘女书生’?接触以后发现,她比农民还像农民。”扬州市中月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葛忠奎回忆起去年6月的一个星期六,下着瓢泼大雨,合作社刚刚移栽到大田的秧苗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大片死亡,他赶紧打电话给莫渟。不到一个小时,莫渟从江都城区赶到合作社,来到秧田里把死苗一棵棵拔起,从叶到根认真查看,分析原因,顾不得换下身上的湿衣服,立即和市推广站联系,及时开出了诊治“药方”。葛忠奎觉得,她对这片地简直比他自己还上心。  2014年才涉足种粮的葛忠奎跟莫渟接触越多,对她就越佩服。“一开始真的没有底,那些种田大户跟莫主任的方法常常是两个样。我虽然最终决定按照莫主任的方法种田,还是很忐忑,后来发现怎么选种、培育、除草,怎么用药剂、用什么设备,她全部替我们安排好了。按原来经验种田,一亩地用10斤种子,而我们只用了6斤多一点,亩产量还比别人高。按照她教的技术,每亩地节约100多元钱成本、收入增加100多元,相当于多进账200多元,6000亩就是120万元!她是农技‘110’,是我们的底气。”  领着农民干,做给农民看。莫渟建立的“农技一家人”微信群已有100多人,集中了区里的种田大户、农技人员。她几乎每天都要“@所有人”,提醒这个、指导那个,把微信群当作网上课堂。“我们有什么问题就会发到群里,她会第一时间解答,不厌其烦,直到大家弄懂。”郭村镇种田大户庄海泉说。  2015年,江都区益民合作社高产示范方水稻单产达880.2公斤,创下该区水稻种植历史新高。合作社理事长火良余说:“这功劳归莫主任,她把我们的示范方当作责任田,每一步都认真领着我们做。去年在她的技术支持下,合作社享受到400吨测土配方补助肥料,每吨扬州市补贴400元,仅此一项合作社就节本16万元。”  “小麦机条播、水稻机插秧,我们都是跟莫主任学的。”江都区陆巷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于传平说,在大伙儿眼里,她就代表科学。  经过多年勤学实践,莫渟逐渐成长为农业专家。她参与的“江苏里下河地区稻田高效利用模式与种养技术集成推广”和“扬州市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技术的应用及产业化开发”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;2014年,“基于秸秆还田的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”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。  多年如一日,急农民之所急,想农民之所想,莫渟赢得种田大户们的广泛信任。“去年夏种要在我们基地推广稻鸭共作试点,我相信她,决定试试。结果稻子大丰收,亩产达650公斤,鸭子也卖得好。今年公司还要扩大试点面积,一稻两收,实现经济、生态双赢。”已是莫渟“忠粉”的葛忠奎说。  在莫渟的推动之下,江都区13个乡镇中已经有10个镇开展稻麦高产创建,实现小麦、水稻亩产过吨的高产量,也使得该区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“吨粮县”之一。与此同时,江都机插秧水稻面积创下历史新高,成为全省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县之一。  每年,莫渟率领团队为全区300多位种田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达1000多次,一系列新技术的示范推广,让大家尝到了“勤劳致富,科技发家”的甜头。  区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朱龙宝,当初就曾估摸着莫渟“肯定干不长”,如今他们成了工作上的好搭档。他回忆道:“上世纪90年代那会儿,技术和设备没现在这么先进,我们从3月1日一直要忙到10月底麦子种下田。特别是6月到9月,4点钟天刚亮就必须下田,田里温度有三十八九度。当时莫渟刚来,也跟我们一起下地,从不喊一声累,这让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。”  这么多年来,莫渟一直保持着每周至少下乡三四次的习惯。“田头跑得越勤、脚上沾泥越多,群众对我们的抱怨就越少,这比什么都让我舒坦。” 她说。 本报记者汪滢精彩推荐
    如何推广一个新的 app?
    知乎APP内阅读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